寬容是老板的極大美德?,F(xiàn)代的老板都難免遇到下屬沖撞自己、對自己不尊敬的 時候,既不處罰,也不表態(tài),裝裝糊涂,行行寬容。這樣做,既體現(xiàn)了領導的仁厚更展現(xiàn)了領導的睿智,不失領導的尊嚴,而又保全了下屬的面子。宋太宗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就很突出?!端问贰酚涊d,有 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園與兩個重臣一起喝酒,邊喝邊聊,兩個重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勞來,他們越比越來勁,干脆斗起嘴來,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應有的君臣禮節(jié)。侍衛(wèi)在旁看著實在不像 話,便奏請宋太宗,要將這兩人抓起來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沒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別把他倆送回各自的家。第二天上午,他倆都從沉醉中醒來,想起昨天的事,惶恐萬分,連忙進宮請罪。宋太宗看著他們戰(zhàn)戰(zhàn)兢 兢的樣子,便輕描淡寫地說“昨天我也喝醉了,記不起這件事了。”
宋太宗這樣一說,以后上下相處也不會尷尬,其下屬更會為其效犬馬之勞。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老板的心胸應該寬廣能容納百川。但寬容并不等于是做"好好先生",不得罪人,而是設身處地地替下屬著想,這樣的老板不是父母官,也稱得上是一個修養(yǎng)頗高的領導者。優(yōu)秀的老板會盡量避免說不以免傷害對方。他們不采取任何行動,希望問題會自動消失。但是,他們也絕不會說不敢面對問題或向員工投降。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被殺。齊襄公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糾,當時在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一個叫公子小白,當時在莒國(都城在今樹東莒縣)。兩個人身邊都有個師傅,公子糾的師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師傅叫鮑叔牙。兩個公子聽到齊襄公被殺的消息,都急著要回齊國爭奪君位。在公子小白回齊國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馬攔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對準小白射去。只見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里。管仲以為小白已經死了就不慌不忙護送公子糾回到齊國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詐死,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回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齊桓公即位以后,即發(fā)令要殺公子糾,并把管仲送回齊國辦罪。管仲被關在囚車里送到齊國。鮑叔牙立即向齊桓公推薦管仲。齊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還能用他嗎?”鮑叔牙說“那
回他是公子糾的師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對公子糾的忠心。論本領,他比我強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齊桓公也 是個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鮑叔牙的話,不但不辦管仲的罪,還立刻任命他為 相,讓他管理國政。管仲幫著齊桓公整頓內政,開發(fā)富源,大開鐵礦,多制農具,后來齊國就越來越富強了。領導用人需要雅量,因為你用人的時候,不是看誰跟你有過節(jié),誰跟你關系最好,而是看誰最有能力,誰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齊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這些優(yōu)秀的領導者大膽起用“仇人”,結果“仇人”幫他們締造了盛世江山。人與人相處,都難免有沖撞、過節(jié)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記過去,不計前嫌。如果老板與下屬鬧了點別扭,就尋機報仇,給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其實他不是在給下屬難堪,而是在自己給自己制造麻煩。他打擊了他的下屬,最終受傷害的還是企業(yè)。一個企業(yè)老板,能做到像齊桓公這般不計個人恩怨,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又一個契機。
一般來講,在許多情況下,遇事能不能忍反映著一個人的胸懷與見識。但是,如果一味地回避矛盾采取妥協(xié)忍讓、委曲求全的做法,就是一種比較消極和壓抑自己 的行為了而且在公眾心中自身的人格和形象也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正確的做法 是現(xiàn)實一些,宰相肚里能撐船,不要小肚雞腸、斤斤計較,既然人在屋檐下,不妨暫時先委屈一下自己,適度地采取忍讓的態(tài)度,既避免正面沖突,同時也保全了雙方各 自的面子和做人的尊嚴。
只有具備寬容的氣度,才能有團結眾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才的效能。寬 容是激勵的一種方式,也是管人的一種方式。老板的寬容品質能給予員工良好的心理影響,使員工感到親切、溫暖和友好,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時,也因為老板的寬 容員工由于感動而增強了責任感,他希望能讓老板因為他的成功而高興。自尊心恰 是一個人做了錯事后促使其態(tài)度發(fā)生轉變的心理動力。
一些老板對一般的人才可以任而用之,可對八斗之才、拔尖之才,尤其是超過自 己的高才卻容忍不了,認為其構成了對自己權力和中心位置的威脅。于是,嫉妒之心 油然而生,壓才之舉隨之而行。殊不知,這是愚人之見,對人才要扶不要壓。人才雖有所長,也有其短。有的優(yōu)點突出,缺點也突出;有的侍才自傲;有的不拘小節(jié);有的性情怪僻;人才之間還有各種矛盾。因此,老板既要用其長,也要容其短。
同時,也要學會接納人才的建議,即要聽取賢才的各種主張、意見,鼓勵他們講話,尤其能聽取他們講出不合自己口味的意見。【智風績效】認為,既然是人才,必有自己的真知 灼見,必然對自己的見解充滿自信心,對上司的意見不會隨聲附和,往往固執(zhí)己見。容人之中,容人之冒犯最難。真正有遠見、有度量的老板從不給冒犯者"穿小鞋", 對合理的冒犯,引咎自責;對不合理的冒犯,也能以事業(yè)為重,從大局出發(fā),毫不介意。老板不僅要寬容人才的缺點,更要寬容人才工作中的失敗。失敗常常來自創(chuàng)新的 路途。創(chuàng)新是企業(yè)獲得向上動能的源泉。如果一個老板不能容忍人才因為創(chuàng)新引起的失敗,就是在提倡一種保守、墨守成規(guī)和靜止的管理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