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慮太多,會阻礙迅速作出決策。一個好的老板不能拖拖拉拉、遲滯決策。因為 一個再正確的決策,如果做遲了,也會是錯誤的。商場上充滿了需要選擇的關口。作為老板,更是經(jīng)常要在幾個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做一 “賭注式”的決斷。對于所選擇的結果究竟是好是壞,也往往沒有明確的 答案。機會難得,想再回頭重新來過,是絕不可能的。【智風績效】認為可以說:能否做好決斷是判斷一個公司老板杰出與否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對于小企業(yè)來說,民主或者開明的管理模式,控制好了,可以加快決策正確的幾率,但是控制不好,不僅會降低決策的效率,更會損害老板在員工面前的權威性。在一個三五人或者十幾個人的小企業(yè)中,做一個決策還要到處去問行不行,還要討論半天,但是一個小企業(yè),聘請的人未必都是高素質人才,他們顧全大局以及對市場的把握不一定就比老板強,管理學書上說要開明,要積極主動的溝通,到后來可能會把自己搞得不知所措一塌糊涂,甚至把員工慣壞了,覺得凡事都應該和他們商量。其實前期雷厲風行,有自己的理由和主見會更好。當企業(yè)發(fā)展到一個較大規(guī)模的時候,需要一個團隊去決策經(jīng)營策略以降低決策風險的時候,這個時候在這個決策團隊內部再 考慮集體決策的事情。
14世紀,法國經(jīng)院哲學家布利丹在一次議論自由問題時講了這樣一個寓 言故事:“一頭饑餓至極的毛驢站在兩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間,可是它卻始 終猶豫不決,不知道應該先吃哪一捆才好,結果活活被餓死了?!庇蛇@個寓 言故事形成的詞語“布利丹驢”,被人們用來喻指那些優(yōu)柔寡斷的人。后來人們常把決策中猶豫不決難作決定的現(xiàn)象稱為"布利丹效應"。
凡是成功的企業(yè)老板,在其人生的旅途中,很少有能一步登天的。他們憑借著機 智與眼光,在充滿困頓與挫折、失敗的環(huán)境中作出扭轉乾坤的決定,終于柳暗花明,攀登上事業(yè)的頂峰。而英明的決斷是抓住機會的保障。
人是感情動物,中國社會尤其講究人情關系。身為企業(yè)管理者若是擺脫不了人情 的包圍,而身陷人事漩渦時,決斷則常有偏差。企業(yè)管理者應該是集“眾智”的人。盡管他做決策要有相當?shù)钠橇?,但他絕不能專斷與獨斷,而應廣泛請教,以求集思廣益,甚至多聽反對者或不滿者的意見。
很多體育比賽都是一瞬間決定勝負的,到底應如何抓住那一剎那時機,確實令人煞費苦心。決斷就是努力向前。時光在飛逝,唯有放眼天下,正視眼前的挑戰(zhàn),我們 才能運用所擁有的決斷智慧,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都有一個共同點:處事果決,當機立斷。軍事家在戰(zhàn)斗中果敢明斷就能把握戰(zhàn)機;企業(yè)家在商戰(zhàn)中果敢明斷就能無往不利。如果優(yōu)柔寡斷,猶豫不定,良好的機遇一旦錯過,時不再來,悔之晚矣。猶豫心理一經(jīng)滲入老板的決策心理,他將會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欲左顧右,欲右顧左,內心深處的矛盾沖突便會一點點逐漸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來,從而影響正常的管理工作。同時,猶豫心理對老板的情緒也會產(chǎn)生副作用,容易使人急躁不安,彷徨無措,導致被動和失敗。有猶豫心理的老板,在即將決策前,原本深思熟慮的投資方略和經(jīng)過認真細致制訂的投資計劃,在決策時或是忽然間產(chǎn)生了自我不信任感或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會對自己已策劃完 善的投資計劃發(fā)生動搖,很容易導致計劃最終得不到實施,喪失了獲取投資收益的大 好良機。